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非懂不可ECFA!(商業周刊)

非懂不可ECFA!(商業周刊)
製作人:張毅君 撰文者:呂國禎 研究員:邱碧玲

一份關係台灣未來10年的協議,它會讓股市上兩萬點?台塑會增加1兆元營收?兩岸簽署ECFA,不是1顆蛋變出3個蛋黃,也不是萬靈丹。善用大陸市場、資金、機會,才會走出不一樣的路。10年黃金期,台灣可以享受繁榮,你我該如何把握?
政府說,ECFA將使資金流入,股市、房產齊漲,但任何協定都是有利有弊的,會賺錢還是得掏錢?端看政府如何簽訂。(攝影者.程思迪)
如果,台股登上兩萬點,換取的是台灣超過二十四萬人失業。
如果,三千億元的外資排隊要湧進台灣,卻有產業面臨全面開放市場後的威脅。
如果,ECFA是富人的威而剛、窮人的土石流,我們還是要簽下這份會影響台灣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簡稱ECFA)?
內閣改組,舊內閣面對最大的災難是八八水災,新內閣面對最大挑戰,將是ECFA新時代的變數。
今年十二月,兩岸第四次江陳會就要決定是否簽署ECFA。這個難題,台灣的二千三百萬人都將面對。這是一個攸關台灣未來十年命運的最重要決定,它影響了全台灣的每一個人,你的工作權、薪水與財富。
然而,這麼重大的事,根據台灣智庫調查指出,卻有高達八成五的民眾不清楚它到底是什麼。
ECFA是什麼?為什麼單單一個協定,就可以讓台灣由空翻多,跳空漲停?

利多一:企業營收獲利增加,拉抬股價
簡單說,這就是一個兩岸關起門來「玩」的貿易協定,舉例來說,只要簽下去,明年一月一日起,台灣所有出口到大陸的商品零關稅;中國想採購台灣的面板、手機、芒果、鳳梨,不用管數量,不理會價格,只要雙方說好,不必理會別人怎麼想。
ECFA還沒簽,台南縣學甲小鎮再過二十天就有第一批兩百萬顆的虱目魚丸賣到深圳去,售價是台灣的將近三倍,如果正式簽訂ECFA,豈不雞犬升天。
ECFA只有短短四個字,用台語發音還很吉祥,「A擱發」,能再發財的意思。只適用於台灣與大陸之間,屬於雙邊的自由貿易。說穿了,遊戲規則兩岸說了就算,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日本、韓國別想來抗議。
1分鐘看ECFA [ 隱藏 ]
全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簽署經濟體:台灣與中國

協議內容:包括商品貿易(排除關稅和非關稅障礙)、服務貿易、投資保障、智慧財產權、防衛措施、經濟合作、經貿爭端的解決機制等,是一個涵蓋範圍廣泛的區域貿易協定。

適用範圍:這是一個區域貿易協定,意義是未來這架構將只適用於台灣與中國之間,屬於雙邊的自由貿易。

開放時程:按WTO架構,ECFA屬過渡協定,雖無強制性,但通常在10年內,兩邊必須完成約90%的商品服務免關稅,台灣與中國將互相大幅開放市場給對方。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

也就是說,在一個自由化的全球架構裡,原本應該公平競爭,貿易條件應該相同,才可以比技術、比成本。但是,在ECFA的框架裡,這些都可以打破,也就是 說,中國想要圖利台灣,在兩岸協議的範圍內,可以公然、大膽地圖利台灣。今年上半年,台灣見識到中國的採購威力,原本面板廠產能利用率只剩下三至五成,在 中國政府登高一呼下,上千億元的訂單湧入,硬是把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拉高到九成,甚至還造成全球缺貨。如果這發生在每個產業,你想會怎麼樣?

今年二月十七日,二十年來從未開記者會的台灣區塑膠原料公會,首次召開記者會,向政府「喊救命」。

出面開記者會的是塑膠原料公會理事長,也是台塑集團台化公司總經理洪福源,他說:「東協十國加一」或「加三」(台灣非成員國)明年起納入零關稅,台灣外銷產業「現在住進加護病房。」只有靠政府救援才有機會重回普通病房,否則台灣外銷產業可能就要「進入太平間」了。

洪福源不僅代表著石化業,也是代表台塑集團。連台灣最具競爭力的企業都要進「太平間」了,接著洪福源還說:「台灣一年石化產值四兆元,『只要掉一兆』,就會有很多產業都要關門、倒閉,風暴嚴重性實屬百年來僅見。」

一 邊業者喊危機是百年來僅見,但六個月後,我們專訪一路研擬ECFA研究的經濟部長尹啟銘,他在八八風災之後,已經愁容滿面很久了,但談起ECFA,馬上展 露笑容,得意的說:「日本、韓國現在很急啊,但他們有本事就去跟人家(指中國大陸)簽自由貿易協定啊!」尹啟銘說,現在換成是日韓喊救命了!

日本、韓國為何著急?因為兩岸簽署協議,會讓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中國大陸大翻盤。

這 個效果會有多大?半年前才剛剛說住進加護病房的台塑集團,有了ECFA的加持,明年起有如猛虎添翼,攤開經濟部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報告,台灣石化業因中 國大陸的石化原料平均進口關稅六.一七%降為零,將有助於我國取代日韓原有三八%之市占率,多出了約三百八十億美元的市場,折合新台幣約一.二五兆。

一口氣多了一個兆元的產值!台灣兩兆雙星喊了這麼多年,其中一個兆的面板產業還在努力掙扎求生中。但只簽個ECFA,石化業就能多個一兆出來,哪個政府會不想多簽幾個!

利多二:三資匯流,就業增加薪資調漲

所以明年受益的就是大財團。假設明年台塑集團營業額多出一兆元,淨利再多加六%,營收與獲利雙雙暴衝之下,股價恐怕也是一飛沖天,股價破百應該是輕而易舉。ECFA讓台塑的百年危機變成創五十年最高股價的機會。

在經濟部的規畫裡,這一步棋,逐步實現總統馬英九喊出的六三三政策!它能讓台灣經濟在短期內起死回生,經濟成長率往上增加近兩個百分點、台北股市明年上萬點,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兩萬點行情。

受 益還不止如此!泛石化產業五十一萬人就業人口,以平均每家四口人計,牽動兩百多萬人,台灣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仰賴此一產業生存。受惠的大財團還不只是台塑 集團,明年起,台灣機械、鋼鐵、汽車等產業也會因此而受惠。例如機械將中國大陸的平均進口關稅七.八五%降為零,同樣可以取代東協及韓國原有二三%之市占 率,約二百七十億美元。

算一算總帳,ECFA將讓台灣經濟在明年起飛,經濟成長率將多出一.七二%、失業率將減少二.六三%。

不僅失業率減少,你的所得也可望因為ECFA簽署而增加,中華經濟研究院預估化學塑膠、機械、紡織、石油、煤製品及鋼鐵等產業的勞動報酬可望增加,這些行業的勞工可望加薪。

好處還不只這些,接著因為ECFA一簽,台灣與大陸之間互相免關稅,在台灣生產的東西,跟在大陸深圳、東莞生產,賣到中國大陸都是一樣免關稅。

這個畫面,台灣就像是成為大陸內銷的免稅島,如同一九九四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加拿大、美國與墨西哥互相免關稅,於是許多國家競相到墨西哥投資設廠,輸往美國可以享零關稅。包括台灣的鴻海、華碩等,也都因為這個理由去墨西哥投資。

「我們連麵包都可以賣過去!」尹啟銘描述著遠景說,非但屆時台商投資大陸的比例可望降低,接著估計有八十九億美元的外資要投資台灣,而這還算是一個保守的數字。

所以明年ECFA一簽,台灣就會產生新跳板效應,有三千億元的外資排隊等著要投資台灣,如同當年的墨西哥一樣。利用零關稅之便進軍大陸市場,台灣成為最佳跳板;甚至被擋在門外的日、韓,也可以投資台灣轉進大陸。

資金流入,代表台灣的機會就更多,就業機會變多、土地、房市都可能因此上漲,當然投資人最關心的台北股市也遇到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好機會。「外資、中資與台資(台商回流資金)三資匯流!」瑞展產經董事長陳忠瑞說,明年是台北股市最有機會站穩萬點行情的一次。

對比香港跟中國大陸簽署ECFA,股市從八千多點直上三萬點,大盤指數漲了兩倍多,陳忠瑞預估台北股市從七千到一萬點,漲幅也不過是近五成,這樣的預估還算是保守。

利空一:商品與人力低價進軍, 衝擊弱勢

只有利多,就沒有利空嗎?當然不是!按WTO精神,ECFA屬雙邊自由貿易的過渡性架構。「我們要求對方開放市場,大陸政府對於自己的業者也要有交代,也會要求台灣開放市場。」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史惠慈說。

所 以當我們要求大陸開放市場同時,對岸業者也摩拳擦掌等著要進軍台灣。「政府說,對我們有利的先做,下一句是什麼?就是對我們不利的後做!」台灣智庫董事長 陳博志說,照WTO最惠國待遇,你給A國什麼好處,給其他會員都要一樣,漏洞就只有FTA(自由貿易協定),你們相互的好處可以不要給別人。

但WTO不會那麼笨,陳博志說:「WTO還是強制規定,雙方不能永遠在協商過程,然後你十年內,超過九○%商品服務都要免稅,所以政府現在只會談我們先拿好處,問題是幾年之後,對台灣的壞處統統都要給。」

也就是說,台灣會有黃金十年。十年後,有可能像灰姑娘打回原形,甚至臉上還會多了些皺紋。

「任何自由貿易協定都是有利有弊,我們當然取我們最有利的部分。」尹啟銘說。問題是,我們要求大陸開放市場,大陸也會要求台灣開放市場,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但未來十年內,台灣與大陸之間,最高將有九成的產品免關稅,也就是說,台灣市場也將對大陸全面開放。

所以,別以為你不是石化或鋼鐵業的員工、不投資股市,就認為ECFA跟你無關,多數的台灣人不懂ECFA,但沒有一個人能躲過ECFA的影響。

因為台灣的塑膠、鋼鐵、機械製品能賣到大陸去,代表著大陸的商品一樣能夠賣到台灣來。而且按照WTO精神,不管我們利用「早期收穫的條款」先要求對方開放市場給台灣,早晚有一天台灣也必須要開放市場給大陸,達到雙方都零關稅的地步。

這時候就要比兩岸競爭力的問題,但現實面是,台灣有多少產業競爭不過大陸。先講台灣引以為傲的農產品好了,台灣水果的改良技術世界聞名,但很多人不知道,去年大陸水果賣到台灣的量是台灣賣到大陸的五倍。

去年,台灣水果賣到大陸,已經提早享有零關稅的優惠,但我們還是賣不過人家。而且大陸水果賣到台灣是被管制,而且要付關稅的。從此點看,難以掩蓋農產品競爭力不如大陸的事實。

攤開經濟部的報告,稻米、大蒜、香菇、花生等八百三十一項尚對中國進行管制的農產品,以及電機電子產品、汽車以外的運輸工具(船舶、機車、自行車等)、非鐵金屬(鋁、銅等)、成衣、皮革製品、毛巾、鞋類、家具、製鞋、織襪、陶瓷等產業都會出現產能萎縮。

這 就是兩岸簽署ECFA換來的代價,股民跟大財團可能因此大賺,但弱勢產業與就業者,將面對大衝擊。ECFA將讓台灣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問題更嚴重。但問 題還不只是大陸商品入侵台灣的問題,還有大陸資金與勞力進來了的問題。按照WTO精神,簽署ECFA,台灣早晚必須開放服務業市場給大陸。

屆時大陸的金融業、服務業、餐飲業等也可以進軍台灣,資本規模大的,有可能打倒台灣本土的中小企業,進而收購台灣企業,讓台灣老闆變成陸幹。更悲觀的狀況,是大陸的低價勞力,也可能取代台灣人。

一 位搬家工人,他不懂什麼是ECFA,他也不懂兩岸在談什麼協議,他只聽聞台灣未來可能開放勞力市場讓大陸人來台灣工作,他馬上擔憂的問:「如果四川棒棒來 了怎麼辦?」四川管在碼頭幹挑伕的苦力叫「棒棒」,他們可以一根扁擔挑六十斤的重物,以小跑步攀爬斜度六十五度的樓階,而且一個月的工資只要新台幣五千 元,台灣的搬家工人,行嗎?

有些替代性也會在對岸發生。「在海西做一顆麵包賣來台灣,加上運費,都比台灣本土做的便宜!」陳博志說。所以未來不是台灣商品賣往大陸賺多少錢的問題,而是有多少台灣商品轉到對岸生產再賣回台灣的問題。

這時候赫然發現,ECFA像是職棒球選手使用興奮劑,短期內可望因此實力大增,解決了目前台灣經濟的困境,但久了就變成了依賴,忘了訓練球技提高實力才重點,總有穿幫的一天,甚至用藥過度還賠上了自己的健康與生命。

利空二:對大陸依存度高,變仰人鼻息

因為簽署ECFA,對台灣還有一個嚴重的潛在問題:各種預估都以推估台灣將取代日韓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占有率。這是好處,同時也是壞處。因為今天台灣貿易依存度已有四成依賴中國大陸。當台灣快速取代日韓在大陸市場的地位,也代表我們將我們製造的商品大量賣給中國大陸。

舉民國七十年代台灣鰻魚開始外銷日本的故事為例,當年日本因為台灣鰻魚便宜,而大量從台灣進口,台灣人也一窩蜂的在西部沿海抽地下水養殖鰻魚,高峰時期產量超過五萬噸,產值破百億,幾乎都輸往日本。

但日本本土業者不滿台灣鰻魚讓他們受損,抗議台灣傾銷或是藥檢問題開始出現,一下子讓台灣鰻魚無法大量輸日,沒多久時間,養鰻王國就崩盤,只留下今天台灣西部沿海的地層下陷問題。

同樣的問題,當台灣商品大量賣往中國,社會資源自然往該產業跑,規模會快速膨脹,接著大量的人依賴這個產業為生,有一天,中國大陸突然祭出非關稅障礙,如商品被汙染或規格不符等問題,宣布暫時禁止從台灣進口,屆時傷害恐怕是難以想像。所以過度依賴會變成仰人鼻息。

我們問尹啟銘,怎麼解決過度依賴問題,他說,簽了ECFA有助於台灣跟其他國家簽署FTA,可以分散台灣出口過度集中問題。但陳博志說,簽FTA是主權國家行為,大陸不會同意台灣跟其他國家進行主權國家行為。

兩造說法大不同,但絕對要做的是,簽署ECFA,一定要把台灣能不能跟其他國家簽FTA說清楚。

除 此之外,陳博志也提醒,台灣不能期待ECFA效應,一直依賴成本低、勞力密集的產業,「大潤發賣的中國雨傘四十九塊錢,還買不到一塊巧克力。我們這十幾年 只顧做低成本,沒有升級,我們要幫助它升級,因為畢竟廉價品台商的量在全世界還是最大的,有那個量你來支持比較高階的升級,你有錢來支持,你有行銷管道可 以出去,自行車就是這樣出去!」

其實,尹啟銘或陳博志說的都是產業升級,這道理大概所有台灣人都懂,但簽署ECFA之後就不同了,此後產業升級就要加上一個十年的期限了!不能像以往台灣政府談產業升級可以自己關起門慢慢做,想搞一萬年都可以。因為,時間一到,大陸商品就來競爭了!

台灣的黃金十年,個人和企業能夠做的是,利用中國給台灣的三把泥土:市場、資金、機會,發展出有獨特競爭力的產品,以迎戰未來市場開放後更大的競爭。而政府該做的是,在中國GDP成長還能維持在八%上下的優勢下,把這黃金十年視為調整體質的最佳時機。

十年內,我們必須利用這難得機會強身健體,把握這段黃金期,讓台灣脫胎換骨;反之,就是路越走越小,台灣成為仰賴大國市場與施捨的附庸,你我好一點成陸幹,差一點會成陸勞。

簽 ECFA,現在各界持平的看法是「短多長空」。但現在政府急著要拿到中國給的經濟特權,只說了「短多」,不敢談「長空」,經濟部長尹啟銘更說簽了ECFA 是「一顆雞蛋三顆蛋黃」。到底嚐了ECFA甜頭、過了蜜月期後,台灣未來要付出什麼代價?如果,台股登上兩萬點,換取的是台灣超過二十四萬人失業。

*簽署ECFA的利多與利空

利空:產值減少2,683億元

木材製品》減少量:4%;減少金額:33.86億元

其他運輸工具》減少量:3%;減少金額:71.34億元

蔬菜及水果》減少量:6%;減少金額:73.98億元

電機及電子產品》減少量:7%;減少金額:2,491億元

其他製品》減少量:1%;減少金額:12.94億元

利多:產值增加7,947億元、就業人口增加25.7~26.3萬人

紡織業》增加量:16%;增加金額:935.4億元

鋼鐵業》增加量:8%;增加金額:689.8億元

石油及煤產品》增加量:8%;增加金額:614.8億元

化學塑膠業》增加量:15%;增加金額:2,900億元

機械業》增加量:14%;增加金額:2,807億元

備註:電機及電子產品產業受損為資源排擠效果。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引發爭端的身分政治(楊照)

引發爭端的身分政治(如何理解政治並做一個正直的人)

楊照2009/09/14 22:00

捷克小說家韋爾(Jiri Weil)寫過一本描述德國納粹占領捷克時期的作品,小說一開頭講述一個納粹親衛隊的隊員,得到指令,要將布拉格音樂學院屋頂上一整排的音樂家塑像,「清除有害因素」,意思是打掉裡面有猶太血統的人。親衛隊員不好意思地去請教學院教授,屋頂上一排雕像中,哪個是有猶太血統的?教授很明確地回答:「孟德爾頌。」那孟德爾頌的雕像當然不能再留在屋頂上了。可是爬到屋頂上一看,問題又來了,雕像上面沒寫名字,怎麼曉得哪個是孟德爾頌?


親衛隊員不好意思再去問人家了,他運用納粹知識中教導來辨認猶太人的重要方法,反覆端詳雕像的鼻子,找出其中一座鼻子最大的,「就是他了!」掄起鐵錘將雕像打個稀巴爛,完成任務後,回頭卻看見底下聚集了好多人,音樂學院的院長正趕過來,聚集的學生們一看見院長就急忙地說:「就是他!就是這個人毀壞了華格納的雕像!」


這還真不是個小錯誤。奉命「清除有害因素」,這位老兄搞半天卻將德國納粹奉在神壇上、希特勒私人最崇拜的對象華格納給除掉了。他這下子吃不完兜著走了。更尷尬的是,他之所以犯錯,因為他深信納粹宣傳,相信從猶太人的外表就不祇可以辨識他們的種族血緣,而且可以辨識他們的「邪惡本質」。在他眼裡,華格納明明就比孟德爾頌更猶太、更邪惡。


孟德爾頌是猶太人,但他是個奇怪的猶太人,有猶太血統,卻不信猶太教。事實上,孟德爾頌自己在作品上簽名時,簽下的姓,都不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孟德爾頌」,而是「孟德爾頌-巴托第」,這才是他認定自己的全名。「巴托第」是孟德爾頌的爸爸在放棄猶太教,改宗信仰基督教,受洗後給自己家族加上的姓。理由是「孟德爾頌」這個姓,是個不折不扣純粹猶太姓。這個姓和猶太人關係太密切了,「要人家接受基督徒孟德爾頌,就像要人家相信有猶太教孔夫子一樣荒唐。」孟德爾頌的爸爸如是解釋為什麼要加上「巴托第」的理由。


不過孟德爾頌的爸爸正式文書上加了「巴托第」,平常卻不太用這個附加姓氏。要到孟德爾頌,才每次簽名都不忘記加上「巴托第」,換句話說,孟德爾頌爸爸更自覺投身加入基督教的陣營,與自己的猶太出身保持距離。

這樣的選擇,可以理解。畢竟那是歐洲反猶主義盛行的年代,很多基督徒相信猶太後裔背負殺死耶穌基督的大罪,除非改信基督教,否則靈魂裡永遠帶著魔性,不但死後會下地獄,就連生時也應該被以對待邪惡的方法予以孤立、懲罰。不願受到反猶主義歧視、迫害的猶太人,當然祇好放棄猶太身分,轉而認同基督教了。


孟德爾頌寫過好幾部神劇。其中有一部是取材自『新約聖經』的「聖保羅」。「聖保羅」的神劇情節裡牽涉到猶太人,在兩個不同的歌詞版本中,孟德爾頌選擇了對猶太人更不友善,把猶太人刻劃得更醜陋的那一個。


許多跡象都顯示,孟德爾頌是真心認同以基督新教為信仰骨幹方德國文化。至少他對德國文化的認同程度,遠高於猶太血緣關係。


然而這樣一位以其成就,大大豐富了德國文化內容的音樂家,到了二十世紀,卻還是被納粹以其血緣因素,刻意忽略、貶抑他的地位,認為和華格納或布魯克納等「純種」亞利安音樂家相比,孟德爾頌的音樂不夠雄渾偉大,充滿了小市鎮小商人的氣息,進而把他的音樂排除在主流之外。


這樣的情況,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了戲劇性的改變。納粹垮台,屠殺猶太人的暴行曝光,刺激了倖存猶太人的國仇敵愾意識,與自尊自重的運動。他們強調猶太人對世界文明曾經有過的豐富貢獻,自我肯定作為猶太人的驕傲。


在這種浪潮中,孟德爾頌又被點名了,這時卻被放在猶太音樂家的系譜中彰顯出來。猶太史家寫了傳記,要賦予孟德爾頌「新面貌」。書裡強調十歲時孟德爾頌親歷了一八一九年的猶太暴動,看到其他人對猶太人的種種歧視言辭與吐口水的舉動,從此,他保留了對於猶太民族命運根深柢固的關切...抱持著和其他猶太人之間強烈的團結意識。

依照這樣的史觀,孟德爾頌不也不需要被拿去跟其他德國作曲家排排坐分果果,因為他的音樂內在含藏著猶太文化、猶太性與猶太意識,在這點上,本來就跟同時代或更後來的德國作曲家不一樣。別人都在追求表達浪漫熱情的音樂語彙時,孟德爾頌卻專心研習貝多芬後期弦樂四重奏,寫要窺破其內在神靈性的根源。別人都陷入一種革命的「當代性」狂熱中時,孟德爾頌卻慧眼將巴哈偉大的神劇『馬太受難曲』從遺忘中予以復活,而且自己還寫出了媲美巴洛克時代的大型宗教作品,這些成就都跟他的猶太背景,強烈的猶太宗教性,脫不開關係的!


一個明確改宗的音樂家,敵對立場的評論者卻都不理會他改宗的事實,他和基督教及德國文化間的關係。一邊主張他是個猶太人,所以他的音樂作品無足觀矣;另一邊則主張因為他是個猶太人,所以他的音樂作品格外偉大、格外重要。


這是孟德爾頌的悲劇。他沒辦法決定自己的身分,或說,他自己決定的身分沒受到應有的尊重。攻擊他的和推崇他的,都用不是他自己選擇的身分作為出發點。


這同時是身分的弔詭。我是誰、我是什麼人,這看似最根本、最簡單的問題,在人類經驗裡一點都不簡單。往往一個人沒辦法決定自己的身分,更常見的是,很多人想盡辦法要取得決定別人身分的權力。是的,決定別人身分,強制定義別人的身分,是很大的權力,也是近代社會招惹起最多紛爭與衝突的關鍵權力。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每本書都是一扇透著微光的窗(楊照閱讀筆記)

每本書都是一扇透著微光的窗

楊照 2009/09/08 19:54

魯迅對於民國初年的中國處境,曾經有過一個鮮活的「鐵屋」比喻。好比大家都被關在一個無論如何打不破的鐵屋中,屋裡面大部分的人都沉睡著,偏偏有一個人醒來了。醒來後他發現了這樣一個鐵屋困境,發現大家不久之後就都要在鐵屋裡悶死了,這個時候,他該怎麼辦?大吵大鬧把所有人都叫醒,還是寧可讓其他人安安靜靜走向死亡,自己承擔了解悲劇的痛苦?


這是魯迅,這是魯迅特有的悲觀。不像其他更年輕些的文學革命同志,魯迅對自己所做的事,從來沒有十足的自信與把握。救國很重要,啟蒙很重要,可是如果這個國注定是救不了的,那麼啟蒙喚起那麼多人的意識,不只是拖他們一起來承受痛苦,剝奪他們本來可以渾渾噩噩活下去的「幸福」嗎?


聽了魯迅的鐵屋困境問題,天性火爆樂觀的錢玄同很直接地給了回答:當然要敲鑼打鼓盡量炒醒所有的人,越多人醒來越多人一起努力,誰知道鐵屋一定不會被打破呢?


少年時,第一次讀到關於「鐵屋內的吶喊」的爭辯,我心底默默的回答,跟錢玄同一樣──當然要把大家叫起來。不過,我卻沒有像錢玄同那麼樂觀,或者該說,沒有向錢玄同那麼大的野心,畢竟魯迅設定的前提是──無論如何沒辦法從鐵屋中逃出,不是嗎?帶點童稚天真,我想的是:就算逃不出去,更多人醒來一起打,至少可以打出一點小窗口吧?讓空氣進來,不會那麼快悶死,更重要的,那就可以透過窗口得到一點光亮,而且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雖然有限,卻必定變化的風景。


會這樣想,因為那個年代,我對魯迅的鐵屋比喻,有著強烈的感應。我清楚感到自己也好像活在一個鐵屋裡,一個封閉管制的社會。很多事不能做,更多事不能知道。那個時代,在威權下,一切都有嚴格規定,一切都有標準答案,那樣的環境對我而言,正就像一座鐵屋,鐵屋提供了我描述自我處境的最佳形象。


我是個在鐵屋裡長大的小孩,自己那麼微小的力量絕對不可能在鐵屋上打破出路的。然而,還好,我活著的這座鐵屋,不是完全封閉的,沒有可以開的門,卻有一扇一扇小小的,透著微光的窗口。


那些窗口,就是我讀到的一本本書。這些書,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傳統,但卻都教我同樣一件事──如何抗拒標準答案,不用學校與社會提供的標準答案,來看待自己,看待世界。


我讀李白的「行行且遊獵篇」:「邊城兒,生年不讀一字書,但知遊獵誇清趫。胡馬秋肥宜白草,騎來躡影何矜鐈。金鞭拂雪揮鳴哨,半酣呼鷹出遠郊。弓灣滿月不虛發,雙鶬併落連飛髛。海邊觀者皆僻易,猛氣英風振沙蹟。儒生不及遊俠人,白手下帷復何益。」心中生出對於一種陌生生活型態的高度好奇。


也讀「短歌行」:「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吾欲覽六龍,回車掛伏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富貴非所願,為人駐頹光。」大為驚異李白奇想的規模,明知時間之洪烈湯湯,連神仙都抗拒不了,卻立願追求倒轉太陽,用酒賄賂架時光之車的神龍,放棄富貴只為了停駐時間。同時也被他使用文字的奇險大方徹底征服了,為什麼他能自在寫出「白日何短短」、「大笑億千場」這樣簡單無修飾的句子,卻讓人絲毫沒有庸俗的感覺?


差不多同樣時間,我也讀到了川端康成的小說。『雪國』裡面,將手指在蒙了霧氣的車窗上輕輕一劃,本來想要擦掉薄濛,結果卻擦出了一雙眼睛。從物理現實上很容易理解,那不過就是霧氣擦開後,車窗玻璃上剛好反映出旁邊站著的乘客的眼睛,然而在那樣的雪境中,奔走在雪國的火車上,這樣的景象卻引發了對於人與人關係的特殊幽微想像。


還有川端康成的掌上小說,不只是篇幅短小而已。那些小說故意放掉了一般小說理所當然該交代的事件核心,偏偏挑選看似無關緊要的邊緣情境,輕輕帶過,重者輕之,一切歸結於似知似不可知幽微曖昧,呈現出人生另一種因無從掌握而來的莊嚴與深刻。


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書,其他的文學作品。每一本書,都是一扇窗,透出熹微光亮,或冷或熱,逗引我湊前張望,望出去,一片片模糊但必然新鮮的景象開展著,我還是我,作為一個在台灣長大,哪裡也去不了的少年,沒有改變,然而,有著這些微光與眾多模糊風景陪伴,活在鐵屋裡就不在那麼令人難以忍受,鐵屋成了我的感官基地,從這裡出發,用心靈接觸文學,騎在文學的翅翼上,進行著自覺或不自覺的想像飛翔。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書債

最近在ptt書版看到有人把買而未看的書, 視為書債這比喻實在太貼切了!

欠債流程:
逛書版或網路或書店→被某書吸引→列進欲讀書單,此時可能兵分三路,先逛圖書館→挖到這本書以及其他拉里拉雜想看的書一疊(這大概是我累積書債的最大來源),或是在書店一點一點慢慢看→分心喵到其他好書再列入書單,或是一眼都不眨的買下→放進堆積如山的書櫃欣賞滿櫃藏書
(通常都是喜歡的作家的新作, 雖然已經很節制了但是…)

結果…房間裡, 書櫃上, 床頭邊的書堆一直沒減少,很多讀到一半的書等著考驗我的記憶力接續下去,以及看完速度永遠不及新增速度的欲讀書單……

aNobii (我的書櫃), 除了記錄自己到底看了那些書,閱讀進度部份可以分成已讀完/正在讀/未開始,對我這種喜歡同時看很多書 (書店, 圖書館借的+自己的),看到一半又會暫時擱一邊的壞習慣來說, 還挺好用的 。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酒精介紹

酒精濃度與消毒作用       林良平博士
----酒精濃度約70%(w/w)或75%(v/v)才有最佳之消毒作用----


酒精之化學名為乙醇(ethanol;ethyl alcohol)其化學式為C2H5OH,係無色、流動性且易燃性之液體;另具有欣快的味道。廣泛地應用於消毒劑(disinfectants)[註1]、脫水劑、固定劑、溶劑(solvents)、及飲食(僅限於經直接微生物發酵產生之酒精)。一般化學藥品用酒精(乙醇)者為99.5%(v/v; 以容積計),另特殊目的作成為100%者,稱為絕對酒精(absolute ethanol)。欲使成為非飲食用,往往添加少量之甲醇(methanol; methyl alcohol)等變性劑者,吾人稱此為變性酒精(denatured alcohol)或工業酒精(industrial alcohol),專供為燃燒用純度不高(例如酒精燈用)者,吾人稱為燃料酒精(comburtion alcohol),經常添加微量之粉紅色色素以示區別[註2]。


提到酒精一般人會連想到「酒」,所稱酒應指酒精成分以容量計算超過0.5%之飲料,其他可供製造或調製飲料之未變性酒精及其他製品(公賣局菸酒管理法中所做的定義)。酒類於民國91年前屬公賣局專賣,現已開放自由製造並進出口,若製造為家用則免稅,超過一定量則要交稅,並受財政部國庫署之管理。


一般人都知道,醫療上常用70%(以重量計)或75%(以容積計)的酒精作為消毒劑,但為何在70或75%左右濃度的酒精才具有消毒作用,欲瞭解此消毒之作用機制,應先充分瞭解酒精(乙醇)之基本性質。酒精的濃度70或75%最具殺菌功效,此為國際上所推荐之適宜消毒濃度(其實60~95%均具消毒作用),目前菸酒公司生產95%(以容積計)的藥用酒精,建議以比例用水稀釋,並採擦拭法,擦拭和手部常接觸的電話、桌椅、門把、接種(無菌)台等,避免空氣中殘留過多酒精,最好不要用來拖地,應擦拭桌面、不可僅噴灑。另注射或抽血時,經常使用70或75%酒精擦拭皮膚(swabbing skin)[註3]。對微生物之控制,來自於簡單的拭掉灰塵及微生物。使用酒精之好處在於其快速作用及揮發,不留殘痕(residue)。


一瓶450㏄純酒精(化學用),搭配150㏄純水(冷開水、過濾水或礦泉水)稀釋,簡單算法約3:1比例。以市面販售的500㏄、95%(以容積計)濃度藥用酒精為例,為了方便以容積計算之,要稀釋成濃度70(w/w)或75%(v/v)的酒精,可以用95乘以500再除以75,得出的數目633.3就是稀釋後的容量,也就是95%濃度藥用酒精要另外加133.3㏄蒸餾水。但要注意,一定要用煮沸過的冷開水或純水,而酒精揮發性強,故封緊未用部分的瓶蓋。酒精怕高溫、火源,儘量放在遠離火源的陰涼處,不要囤積,最好用多少買多少。供用時直接擦拭,不要再空氣中噴灑以免酒精濃度過高,若有人點菸(火),恐有危險。


基本上,酒精(乙醇)有使蛋白質凝固而變性的性質,此作用需要水之存在,酒精的消毒(殺菌)原理即基於此。一般細菌的細胞主為蛋白質並以其他化合物各種方式結合存在,而細菌的細胞膜為一種半透性膜,由外界選擇性吸收物質進入細胞體內的功能。當細胞膜碰到高濃度(90~95%)的酒精時,會產生凝固作用而變質,使細胞質與外界的溝通完全隔絕,酒精反而無法進入細胞內,故細菌細胞不會因此而死亡。過一段時間後,由於細胞內的多種代謝作用,會再生成新的細胞膜,或使原來的細胞膜又恢復其原先之機能,使細菌又再度復活。另外酒精也溶解多種脂質,故溶解被覆型病毒(enveloped viruses)上之脂質,使破壞病毒。酒精(乙醇)有效地殺死(kill)細菌及真菌,但對內生孢子(endospores)及無被覆型病毒(nonenveloped viruses),則無效。


若使用70(w/w)或75%(v/v)濃度的酒精就不同。因為此濃度的酒精,不會使細菌的細胞膜凝固,當它和一些營養成份同時透過細胞膜而被吸收於細胞內時,卻酒精和細胞內的細胞質產生作用,使細胞質凝固而完全喪失代謝功能,酒精終於達到消毒(殺死)細菌的功效。但如果酒精濃度低於70或75%時,不能使細菌之細胞質完全凝固,因此降低或無效果。另外乙醇與其他消毒化合物存在時具有增強(enhance)消毒作用,即降低細菌之存活率[註4]。


[註1]消毒或清毒作用(disinfect or disinfection ),即消滅病原微生物或抑制它們生長。消毒劑(disinfectant),即能夠消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製劑,此指特別供用於物品(體)的消毒。可分為完全(complete)及不完全(incomplete)消毒劑,前者為能完全消滅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形和含芽胞形的消毒劑,後者為消滅(殺死)生長中的細胞,但一般不能消滅芽胞(spores)的消毒劑。
消毒上最常用的醇類是乙醇(ethanol)及異丙醇(isopropanol; isopropyl alcohol)。異丙醇經常以擦拭醇類(rubbing alcohols)用而銷售,在國內常見者,例如:BDR酒精擦拭Alcohol Swabs:Becton Dickinson and Co., Franklin Lake, NJ 07417-1883 U.S.A.;PDIR酒精棉片(Alcohol Prep Pad:Professional Disposables, Inc., Orangeburg, NY 10962-1376 U.S.A.;MEDI-PAK Alcohol Prep Pad:General Medical Corp. Richmond, VA 23228 U.S.A.及LORIS Antiseptic Isopropyl Alcohol Pad. Lernapharm Quebec, Canada, H9H 2P1,以上全部以70%異丙醇浸泡砂布(pad)至飽和而製成。其防腐及消毒(antiseptic and disinfectant)作用,稍為優於乙醇,因相較於乙醇不易蒸發,價格便宜而容易取得。純異丙醇以98-99.9%銷售,分子式為CH3CHOHCH3,由丙烯(propylene)製造,係可燃性液體,微呈乙醇及丙酮混合液之味道,略具苦味而非飲用,對人具有毒性(即飲用100ml就導致死亡)。

[註2]一般酒精類:指下列含酒精成分超過80%之未變性酒精:

1.食用酒精(edible alcohols):以糧穀、薯類、甜菜或糖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製成含酒精成 分超過80%之未變性酒精。
2.非食用酒精(non-edible alcohols):前項食用酒精以外含酒精成分超過80%之未變性酒精。


在台灣地區酒精之管理機關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簡稱公賣局;目前(民國91年後)改稱為台灣菸酒公司),其管理辦法所稱酒精分為下列五種。
1.工業用酒精:供製造物品及科學實驗用之酒精,其規格如下:
外觀:無色透明;香味:無雜臭;成分:含酒精在95%以上(以容積計);過錳

酸鉀還原物試驗:試驗之酒精,其粉紅色持續在10分鐘以上。
2.精製酒精:供製造物品及科學實驗用之高級酒精,其規格如下:
成分:含酒精在95%以上(以容積計);與水混合性:試驗合格;蒸發殘渣:不

得大於0.001%;酸度(以乙酸計):不得大於0.003%;鹼度(以氨計):不得大於0.003%;丙酮、異丙醇:試驗合格;甲醇:不得大於0.1%;硫酸變暗之物質:試驗合格;過錳酸鉀還原物:試驗合格。

3.無水酒精:供科學實驗用之高度數酒精,其規格除含酒精應在99.5%以上(以容積計)外,餘與精製酒精相同。

4.變性酒精:精製酒精、工業用酒精或無水酒精依變性標準變性之酒精。此酒精已不適合於食(飲)用。

5.藥用酒精: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檢驗符合中華藥典規定之標準,以用於醫療衛生、調製藥品或科學實驗之酒精,其規格與精製酒精同。
前項藥用酒精之供應管理,依「藥用酒精供應管理辦法」辦理。本辦法酒精變性標準,由公賣局邀請行政院行政院衛生署及經濟部等有關單位會商訂定之。

酒精添加變性劑供其變性者,其變性方法應符合酒精變性劑標準表規定(財政部

台財康字第0890351440號令,89.12.30),此酒精變性劑標準表中,列舉49種酒精

變性劑,其變性劑包括木精、苯、甲醇、苯乙醇等(大部分為屬毒素者)。製造化

妝品類使用酒精,其所使用變性劑,不能選用含有毒素者,另製選食品類亦不得

選用有毒素之變性劑。至於酒精及其相關物品之進出口,應向財政部國庫署申請

許可証。


至少目前為止有六種以上,最近者甚至以「優質酒精」表示,似些混淆之嫌,令

注意者公賣局自己制量不足時,尚依賴台糖新營副產廠以糖蜜製造。



[註3]酒精不宜使用在傷口,因醇類(alcohols) 導引蛋白質之凝結層形成而此層下

面細菌仍繼續生長。

[註4]酒精(乙醇)用來增強其他化合物之消毒作用。例如在美國銷售之消毒劑「ZephiranTM」水溶液約於2分鐘內殺死僅40%之細菌,而碘酒液(tincture)添加之「ZephiranTM」在相同之時間內殺死85%之細菌。上圖表示碘酒液(tincture)及水溶液之有效性比較。圖中殺菌曲線下坡之斜率愈高,其消毒劑之效率愈高。1%碘之70%乙醇溶液效果最高;肥皂水溶液效果最低,注意對相同之消毒劑,碘酒液(tincture)比水溶液更為有效。吾人日常生活所使用之來舒(Lysol)噴霧消毒劑(Destributed by Reckitt Benckiser Inc., Parsippany, NJ 07054-0224,U.S.A.)標榜於30秒殺死99.9%之病菌(Germs),此劑所含活性物質(active ingredients)為0.106%糖酸烷基二甲基苯銨[Alkyl(50% C14,40%C12,10%C16) dimethyl benzyl ammonium saccharinate ]及79.646%乙醇。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村上春樹1Q84向1984及魯迅致敬 .毛峰

村上春樹推出長篇小說《1Q84》,狂銷二百萬冊,表達對日本將走向哪裏、世界將走向哪裏及人類將走向哪裏的憂思。《1Q84》也與英國作家奧威爾的小說《1984》相呼應,追問極權主義的恐怖與根源,並表達了對奧威爾的敬意。學者藤井省三則認為,小說也在向魯迅致敬,延伸村上作品的中國符號與想像的影子。



日本將向何處去?大和民族歸宿在哪裏?人類將有怎樣的未來?人的個體又將走向何方?這是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在春夏之交在東瀛提出的令人訝異的灼熱思考。

蟄居七年的村上春樹五月底推出的是全新長篇小說《1Q84》,全國首發日即售罄六十八萬部之多,為日本低迷不振的出版業留下罕見的訝異。而在作品面世後的二個多月裏,上下兩冊又狂銷了二百多萬冊,創下驚人紀錄。

據出版商新潮社對亞洲週刊說,買書或訂購者十分踴躍,截止到八月十九日,《1Q84》已臨時加印了八次,其中上冊達一百二十三萬部,下冊為一百萬部。這與村上春樹七年前熱銷上下冊《海邊的卡夫卡》相比,激增了三倍多。

日本文學界與書迷則從新書中察覺到:一個新的村上春樹誕生了。作家說,「我想寫出立體描繪這個時代全部世相的有自己風格的綜合小說」;「我想超越純文學範疇,採用各種各樣的傳達方式。確保引出大量話題,將人的生命嵌入當今某種時代的空氣之中」。

破解村上春樹《1Q84》引起轟動熱潮的奧秘,凸顯出不容忽視的亮點。首先,這是一部如同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在一九四九年出版的知名小說《一九八四》一樣帶有追究思想專制的恐怖性與根源惡的作品。村上春樹稱其作品「就是為了表達對奧威爾《一九八四》的敬意」。奧威爾在一九四八年寫作這部經典政治小說時把題名的最後兩個數位作了調換。無獨有偶,村上春樹此次卻把自己長篇小說題名的第二數位九用日語同音的Q字替代。村上在談到《1Q84》的創作動因時說,他早就想以奧威爾《一九八四》為基礎,寫一部描繪「不遠過去」的小說。這種利用過去寫未來的現實性與奧威爾六十年前利用過去寫未來的預言性竟有異曲同工之妙。

研究魯迅與中國文學的東京大學知名教授藤井省三對村上春樹《1Q84》有另一番解讀。他認為,這部小說同樣是向魯迅致敬的作品。因為「1」在羅馬數字裏就是「I」。因此村上的書名也可以理解為:「我叫阿Q,智商八十四」。藤井說,村上春樹的小說裏到處都可以找到「中國」的符號,村上也曾針對《阿Q正傳》撰寫過評論,指出魯迅筆下的阿Q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寫實人物。

「村上熱」洶湧而至,讀者驀然回首更發現村上春樹通過「假設中有現實,現實中有假設;體制中有反體制,反體制中有體制」的敘述,不僅完成了從「小資教父」向投注於社會現實的「硬派」作家的華麗轉身,而且以「利用過去寫未來」的執著,向遭受經濟大蕭條與精神重創的日本社會投去一束「救贖的光華」。

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1Q84》分上下兩冊,共二十四章,一千零五十頁,約五十萬字。其篇幅大大長於《海邊的卡夫卡》,但沒有超過《奇鳥行狀錄》。因為Q在日語中的發音與九相同,故《1Q84》其實就是一九八四,也可解讀為對在八四年發生在男女主人公身上故事中一系列謎團的問號。

多年前,村上春樹還曾寫過一部短篇小說《沒落的王國》,其代表中產階級的主角Q先生就如同是阿Q一樣的精神麻痹者。如直接把「中國」放到小說名字中的有《開往中國的小船》,如《聽風的歌》、《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青春三部曲」,書中重要配角中國人「傑」和「死在中國的叔叔」等。村上春樹是日本神戶人,神戶有「小上海」之稱,那裏有一批中國華僑,在村上求學期間身邊總有幾位華僑同學,這令村上比其他日本人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中國人。

在村上的小說中,還寫到了「戰死在上海郊區的叔叔」,而在現實生活中,村上春樹的父親就曾應徵入伍去中國打過仗。三月,村上春樹赴以色列領取耶路撒冷文學獎並發表演說時也專門提到了父親在中國打仗的事情。村上還於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國,實地了解和採訪中蒙邊境的「諾門罕戰役」,追問無數日軍士兵為何「在封閉組織中成為無名消耗品」。藤井省三認為,這些中國記憶直接反映到了村上春樹的創作中。如果省略中國不提,就無法討論村上文學。

故事以村上最為拿手的雙線交錯技法推展開去,奇數章描繪指尖「擁有某種特異功能」的女主角青豆,她是健身房肌肉拉伸的教練,而私下卻是一個「冷面女殺手」。偶數章講述男主角天吾,他雖是一個補習班的數學教師,同時又是一個立志當小說家的文學青年。

村上春樹的作品在台灣、香港和中國大陸極具影響力。台灣的時報出版已獲得《1Q84》在港台的版權並預定在今年十一月同時在香港、澳門和台灣上市中譯本。

與村上春樹以往小說相比較,作家善用兩個故事交錯的敘述手段、豐富的性描寫、以死亡為收尾並留下懸疑的三大寫作特徵依然清晰可尋,尤其是與村上後期的《奇鳥行狀錄》和《海邊的卡夫卡》等作品相比,筆調同樣十分洗練、冷峻、睿智和幽默,甚至連出場人物的言行都極為相似。如《1Q84》中的邪教頭目深田保與《海邊的卡夫卡》中的瓊尼.沃克、《1Q84》中的牛河和《奇鳥行狀錄》中的牛河的口吻幾乎如出一轍,後者名字都一模一樣。另外,在情節也多有相仿之處,如深田保和瓊尼.沃克最後都主動要求對方殺死自己,而且死前都大談特談富有哲理性的話題。

作為一部被譽為村上春樹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其創作的突破與創新、亢奮想像中創造真實和追問現實的精神變異,無疑也構成了村上春樹小說新的「制高點」。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從來也沒有體驗過社會主義國家生存狀態的奧威爾,假想了社會主義極權統治。在他的小說中,天空永遠是灰濛濛的,街道上貼滿了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老大哥」的巨幅畫像。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不叫總統,也不叫國王,而叫老大哥,聽起來就像公僕、人民的兒子一樣親近,但事實上人們所受的並不是一種慈祥的統治。這種社會的根本信念是:「老大哥全能,黨一貫正確。」同樣,無論你是在家裏吃飯、睡覺,還是在單位上班,在街道上行走,牆上的屏幕時刻在監視著你,它們不僅能觀察你的每一個動作表情,也能監聽你的每一句話,甚至一聲嘆息。在這樣的社會裏,最重的罪行是思想罪。穿著便衣的思想警察混跡於人群之中。沒有人敢保證自己明天不會被逮捕。

細讀村上春樹《1Q84》所描述的神秘組織所帶來的「精神囚籠」的情形,圍繞邪教團體展開的難以置信的暴力等,這與奧威爾預言的及其荒唐與恐怖的世界、獨裁統治都有著相通相似的鋪墊和呼應。

村上春樹認為:「當今最可怕的,就是用特定的主義、主張造成類似『精神囚籠』那樣的東西。而多數人卻需要那樣的框架,沒有了就無法忍受。奧姆真理教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此外也有各種各樣的囚籠。一旦進去,弄不好就出不來了」。

事實上,一九九五年初日本連續發生了阪神大地震和奧姆真理教攻擊地鐵施放沙林毒氣殺人的事件,促使村上春樹從《挪威的森林》那種小資情調中轉變為關注社會現實的「硬派」作家。為創作《1Q84》,村上春樹一直堅持旁聽對奧姆真理教的訴訟審判,「始終想像著原信徒被判死刑後,那種一個人被遺棄在月球背後的恐怖心境」。

使命感牽引作品靈魂

通過閱讀小說,讀者不難找到審判奧姆真理教中的一些具體場景。小說中登場不知是何方聖神的邪教「小精靈」侵入人的內心,又與奧威爾在《一九八四》所清晰描述的獨裁者「老大哥」如此神似。只是村上春樹的這部新力作放眼於更為廣闊的人類背景,試圖給世人敲響警鐘,顯示出一個傑出作家所負有的使命感而牽引出作品的靈魂。

《1Q84》也在文學上開拓了村上春樹的創作新路,實現了其嚮往已久、寫一部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那樣的「綜合小說」的文學理想。這「裏面有某種猥瑣、某種滑稽、某種深刻,有無法一語定論的混沌狀況,同時有構成背景的世界觀,如此紛紜雜陳的相反要素統統擠在一起」,「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出場,帶來各種各樣的故事,縱橫交錯,難解難分,發燒發酵,從中產生新的價值」。

村上春樹過去的作品一直以第一人稱寫作,這是因為書中存在第一人稱才能體現的精神世界,即通過描寫看不見全貌的憂鬱感、視野狹窄的不安感,使其成為故事的一個牽引力。而《1Q84》則是村上第一部結合多視覺與多重世界觀的「綜合小說」。

因此,村上春樹作品也第一次採用了多視角的第三人稱。視點的變化,再加上第一次採用奇偶章交錯的磘事手法,帶來了小說未曾有過的新魅力,強烈吸引了讀者。

多年來擅長於在小說中製造大量謎團並留下想像空間的村上春樹在《1Q84》埋下深深的伏筆和追蹤,通過對家庭暴力、恐怖邪教等造成的「精神囚籠」的描述,叩問諸多社會問題,表達對日本將走向哪裏、世界將走向哪裏以及人類將走向何方的擔憂與思索。

重要的是,《1Q84》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日本國民性中持續至今仍未省悟的群體盲目性與見風使舵、短視善變的盲從的大眾心理。

文學須對抗精神囚籠

村上春樹認為「文學必須是對抗『精神囚籠』的一種武器」,而「我寫小說的理由,歸根到底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讓個人靈魂的尊嚴浮現出來,將光線投射到上面。經常投射光線,敲響警鐘,以免我們的靈魂被體制糾纏和貶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以拿在手中的活的靈魂,體制則沒有。不能讓體制利用我們,不能讓體制自行其是。不是體制創造了我們,而是我們創造了體制」,如何擺脫「一九八四」時代的「小精靈」基因,從混沌走向明朗的未來?人類要掌握自己命運。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化作春泥更護花?——我看韓麗珠的《灰花》

化作春泥更護花?——我看韓麗珠的《灰花》【文/李瑞騰】

1

初讀韓麗珠新著長篇小說《灰花》(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9年7月)之後,我完全同意董啟章說的,「韓麗珠的小說不是那麼容易消化的」,「似乎任何論述韓麗珠的企圖,最終也只會是誤讀和簡化」(《風箏家族》的推薦序文〈「自然懼怕真空」──寫作的虛無和充實〉,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頁6,2008年3月)。

於我而言,這是一次奇妙的閱讀經驗,我想起呂熙最近在《亞洲週刊》說《風箏家族》「光怪陸離,天馬行空」,「不可思議,卻不偏離現實」(23卷28期,2009年7月)。這樣的說法也可放在《灰花》上面。閱讀過程中稍有分心,便迷失在字裡行間,為了較容易進入小說世界,我編製一張米安的家族世系表。

我現在的理解是,韓麗珠是以她「出生前已去世的外祖母」為原型,寫那個對她來說「全然陌生的家族,在熱帶的國家,如何逐漸崩析瓦解的往事」(《灰花》後記〈那些塌在頭上的樹〉),這個熱帶國家即馬來西亞。然而一路寫下來,小說中的人物情節已超越現實了。

2

這是一個五代華人的家族故事,以「米安」老婦為中心,上溯她的父親米長根及米長根的父親;下及女兒陳葵、陳蓮及陳葵女兒(第一人稱「我」)。全書包括「橡膠園」、「種夢」、「灰飛」、「花開」四輯,各輯由數篇組成,前後有其連貫。

「橡膠園」(十篇)開頭,米安已老,以回溯方式寫在南洋,更溯及乃父米長根之隨父親到南洋,橡膠園風情,工作與生活,乃至種族衝突、被誣陷坐牢、驅逐出境等遭遇,都寫得入木三分,而兩代男人之操勞至死,三代女人持家之苦楚等,盡是移民血淚。

「種夢」(十二篇)主要角色是陳葵姐妹、米安及一位執法者7310,開始於陳葵產嬰,結束於陳葵帶著孩子「告別了她的外祖母和姨母,遷進了一幢樓宇內的公寓」(頁129),而那正是執法者7310的居所;主要的情節集中在與睡眠與夢有關的一場大廈之封鎖與抗爭,並涉及陳蓮之被強暴,所有的過程恍惚迷離,整個城市失序,嚴酷到連睡眠都管制。

「灰飛」(十三篇)主敘者為第一人稱「我」──陳葵的女兒,人物則有陳葵、執法者7310、「我」住在隔壁的同伴曄曄等,米安將逐漸老死,陳葵和執法者7310也都漸老,而「我」和曄曄則已發育完成,但城市裡的天空混濁,骨灰工廠排放的廢氣使整個城市的人看不清前面的事物,火災把所有的東西都化成了灰燼;而曄曄,一個穿黃色大衣的男人誘拐了她。

最後的「花開」只有四篇,分別處理執法者7310、米安、我之於年老的父親以及曄曄之於她手中的嬰兒。重點在於「出走」,米安和陳葵都在「找尋一個可以留下來的城市」(頁248),類似這樣的言說:「養一個孩子,待孩子長大,他便可以帶我們離開這鬼地方,這是唯一的出路」(頁254)、「孩子成長的速度太快,趁著他還沒有長得過大,要把他送到合適的地方」(頁262),說明生命流徙之必然;至於老死了,活著的人則將其骨灰化作春泥來護花。

3

這應該就是書名「灰花」之命意了,表面上是取「灰飛」、「花開」之首字成詞,其內在則有死亡與新生之意,放在全書脈絡來看「灰」是「骨灰」,先不管「我」到「骨灰工廠」謀職,因此而有相關場景之描寫,米長根的父親在南洋去世,他把陳舊木屋砍成一堆木頭,在屋子原來的位置焚燒他父親的屍體,把骨灰拾掇,收集在一個盒子裡,再把崩塌了的木屋殘骸拋擲到火堆裡去。然後,他一磚一瓦砌成一座更牢固的房子,然後娶妻,然後孩子一個又一個出生。從這裡看,其中實蘊含死亡與新生,如果後來沒有被逼離橡膠園乃至回返故土,當然也就落地生根了。

對於米長根以及執法者7310之死,小說中沒有太多著墨,最切題的是米安之火葬,骨頭被製成一瓶灰:

最後,我們帶著已經成為了灰的米安回家,陳葵把少許米安灑進窗前栽種的植物裡,跟花盆內的泥巴拌和,一個季節過去後,便長出許多瑰麗而巨大的不知名花朵。(頁141)

接著的〈花卉節〉所在之山坡,更是許多往生者最後的歸宿:人們把骨灰埋在泥土裡,長出形狀奇詭的花。陳葵猶年少的妹妹陳蓮比母親米安先走一步,一家人就是把她的骨灰罈帶到山坡,「把骨灰灑在小坑裡,再用泥土覆蓋」,季節更替之後,「陳葵再次走到山坡去,便看見那些色澤對比強烈的花朵,開遍了整個山丘,而且有一種氣味刺激著她的鼻子。」(頁149)

4

曄曄以及「自稱曄曄的女人」在小說後半的出現,彰顯她們此一世代的生存處境有了新的難題,一切因現代化所產生的環境之扭曲與變形,人們都必經承受;在曄曄家,父親將奶奶的骨灰用來施肥,致使攀藤茂盛的生長,對於年輕的曄曄來說,反而造成居家生活上的干擾,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自由之束縛。這是一種新的時代感受,小說家似在暗示一種新的困境。

死亡是人生大事,尋找適合的生活空間則是一種理想人生的企求,更是價值之所在,這裡面最難的是老人的安頓,「人口老化的問題」(頁260)讓人感到束手無策,韓麗珠通過米長根、米安、陳葵以及執法者7310之衰老,丟出了一個已經來臨且日愈嚴重的時代大課題。

《灰花》作者簡介
韓麗珠,生於1978年的香港。著有《風箏家族》、《輸水管森林》、《寧靜的獸》、《Hard Copies》(合集)及長篇小說《灰花》。曾獲2008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2008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小說、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推薦獎、第20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http://silencehole.blogspot.com不定期更新。

本文作者簡介
李瑞騰,一九五二年生於台灣南投,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圖書館館長,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著有詩集《在中央》,散文集《有風就要停》、《你逐漸向我靠近》,論著《晚清文學思想論》、《台灣文學風貌》、《文學關懷》、《文學尖端對話》、《文學的出路》、《老殘夢與愛》、《新詩學》等,並編有二十餘種文學書。

陳映真先生,以及他給我的第一件差事

陳映真先生,以及他給我的第一件差事
陳映真。
(本報資料照片)

參與創造歷史

1985年夏天,我剛從大學哲學系畢業。二十三歲,滿腦子文學狂熱,一心唾棄資本主義社會,人生夢想是成為偉大的詩人或詩人的情婦,自然不屑於學習打字呀、電腦呀這些討生活用的基本技藝。經過數次不成功的求職經驗,我逐漸發現,一般老闆根本不知如何雇用一個志在寫詩、連字都不會打的哲學系畢業女生。我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

十一月,標榜報導文學與報導攝影的《人間》雜誌創刊,創刊人是備受敬重的小說家陳映真,這件事轟動整個台灣文化圈。我立刻帶著手邊僅有的二十餘首詩和幾篇校刊上刊登過的幼稚文章,跑到和平東路的雜誌辦公室求見文學偶像陳映真,問他:「我可不可以來當《人間》的義工?」陳先生答應了,但堅持每個月付3000元車馬費。我第二天立刻開始「上班」,幫忙寄雜誌、整理客戶資料、搬書等雜務。即使大部分時間都在貼郵票和跑郵局,我心裡卻彷彿有光,覺得自己正在參與創造歷史,投入神聖的革命事業。

我一直沒對家裡說這不是正式工作。過了幾個月,母親大人在雜誌上看不到我名字,追問之下,忽然發現我不過是個「義工」,既驚訝又失望。她私下帶著我從小到大作文比賽優勝的獎狀去找陳映真,告訴他:「我女兒作文很好,請讓她試試看寫文章。」

次日,陳映真以全新的目光看著我,用讚嘆的口吻說:「妳媽媽實在太棒了!」他非常、非常欣賞我母親充滿生命力的魅力和勇氣。我覺得很窘,也很高興;最棒的是陳映真果然派了一個小採訪讓我去試。我就此正式成為《人間》雜誌的同仁。

自從我的名字被刊印在雜誌工作人員名單上,家裡開始出現不出聲的神祕電話。通常我們一接起來對方就掛斷,連續幾次,也有時,對方遲遲不掛,我們放下電話又立刻響起。一天深夜,又是無聲電話,我忽然想耗下去看看,靜靜聽著話筒中濁重的男人呼吸,喝茶的唏嗦聲,甚至吱呀的椅背旋轉聲。過了很久很久,那男人嘆口氣掛上電話。

我被國家監聽了。當時並不特別以為意,只覺得中華民國政府真沒品味,派個糟老頭兒來監聽!《人間》辦公室常有知名文化人進出,政治犯來串門子的也不少,幾乎每個人都有非常精采的被監聽和跟蹤經驗,我的無聲電話相形之下,算是乏善可陳。

小說家黃春明是早期《人間》很受歡迎的客人,他幽默、有趣,一進門就大呼:「大頭在嗎?」有他在,陳映真總笑呵呵的。一天,黃春明看著我們幾個忙進忙出的年輕人,有感而發:「以後《人間》如果辦不下去,大家千萬不要上吊,一定要繼續在一起。」我心想,如果辦不下去當然很難過,但何至於要「上吊」?後來才弄清楚,黃春明正在整治門牙,說話漏風,他當時想說的其實是:大家千萬不要「散掉」。

得識高公才情

《人間》一直賠錢,即將倒閉的傳聞從來沒斷過。為了突破困境,陳映真先後邀請過高信疆、王拓、楊憲宏、黃怡……諸位先生來一起整頓社務,調整編輯方針。幾位社長和總編輯都是精采人物,帶給《人間》各式各樣新的視野和作業模式。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五月剛過世的高信疆。

同仁皆尊稱高信疆「高公」。高公在雜誌社時,潘庭松帶著我做編輯工作。高公雄才大略,對編輯作業的要求卻異常細緻嚴謹,有次我校對文稿不慎,把他親筆寫的原文「湮滅」改成「煙滅」,對的倒改成錯的,高公氣死了,把我叫去足足訓了半個小時。

又有次他在我們面前批評某位知名人物,我吃了熊心豹子膽竟也跟著不以為然,再度被高公訓誡一頓;他責備我年輕識淺,無資格臧否前輩。類似事件不一而足,我覺得自己很不入他的眼。

過了幾個月,某深夜剩我和高公兩人在辦公室,他正做付印前最後修訂,我在旁邊等著把稿子抱到遙遠的印刷廠,準備當晚睡在印刷機旁的廢紙堆上。高公忽然抬起頭來,直視著我:「淑美,妳是有才氣的。妳的詩很好。」頓了一會兒,又說:「我從前看妳的詩,和這本雜誌完全不搭調,一直以為妳是情治單位派來臥底的。」

我當時應該是震驚得說不出話來。心裡先是一陣委屈,然後憤怒排山倒海,然後是長久、長久的悲涼之感──高公一定有過很難忘懷的被背叛經驗,以至於無法信任新人,太可憐了。然則,陳映真坐過多年牢,待人卻還保有信賴、浪漫的特質,真是太不容易了。

時移事往,我越來越能夠體會出高公性情與處事之可敬可愛,更逐漸了解他們那一代文化人的創傷。近日讀季季《行走的樹——向傷痕告別》,感慨尤深:一切的一切,都來自於國家機器對人性的扭曲啊。高公對台灣的文化貢獻如日如月,人所共仰,歷史亦有定評。我作為晚輩,有幸一窺絕代高手的姿影,緣起於《人間》,終究要感謝陳映真一開始的用人不疑。

海峽兩岸第一人

當我躺在文學院草坪上讀〈第一件差事〉時,陳映真已經是一則傳奇,「海峽兩岸第一人」。文學同好之間流傳著當年陳映真如何辦雜誌、如何對抗政府、如何被出賣、如何受女生歡迎──種種軼事,真正第一次來到陳映真面前,我發現自己面對一位很有男子氣概、卻毫不擺架子的作者,傳奇的光芒從敏銳的目光和幽默的談話之間透露出來。

我好奇「海峽兩岸第一人」怎麼來的。他謙和地回答:「當年被抓去關的時候,朋友們急著營救,胡秋原先生就『發明』了這句話,試試看能不能讓政府放人。」

又求證他當年被逮捕的狀況。陳映真輕描淡寫道:「那些人一看到我書架上有幾本『左拉』的小說,就說不得了,一定是這樣,所以思想『向左拉』,就連人帶書一起抓走啦。」

坐了那麼多年政治牢,陳映真真的就當成人生中的一段「遠行」。在他手下工作近四年,我從沒看見他向人訴苦、抱怨,也從沒看見他以此沾沾自喜而刻意累積政治資本。他真是個品格高尚的人──不,用品格高尚不足以形容──品格高尚來自於修養,有忍辱的成分;依我看,陳映真並不以坐牢為榮辱,他生性明亮而又有堅定的信念,所以寵辱不驚,既牢之則安之,出來了也不呼天搶地,生命始終瀟灑。

陳映真以第一流的人品,寫第一流的作品,辦第一流的雜誌。他像一塊大磁石,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年輕人以及有志一同的文化人;這些可愛的人兒來到《人間》,獻出他們最初或最後的浪漫情懷,最初或最後的理想主義。

我們上山下海,去最荒僻的地方和底層者打交道,整理議題為弱勢者發聲。陳映真總是教導我們,「要非常尊重被採訪者,我們必須被人民教育。」我們喜歡背著書包大王去採訪,讓書包大王有陣子蔚為流行時尚。我們以〈國際歌〉為社內國歌,對抗庸俗的資本主義社會。我們知道自己是台灣少數中的少數。

不得不的必然

這麼一本一登場就注定名留青史的雜誌,為什麼竟然長期經營不善?陳映真是偉大的創作者、始終如一的信念倡導者,卻不是精明的經營者。雖然所有同仁都充滿奉獻熱忱,嚴格來說,我們當時卻不完全具備辦雜誌的專業和效率,也並未受到嚴謹的訓練和要求。仁慈的大陳經常不好意思對我們太嚴厲,也沒有足夠時間來訓練大夥提升戰力。當我離開雜誌社到意識形態廣告公司上班的第一個月,不禁深深感嘆:《人間》的效率要求如果有廣告公司的三分之一,它應該會活下去!

(當時《人間》一年的資金缺口不過兩百萬元,實在不是大數目。我的第二個老闆鄭松茂從我口中知道雜誌狀況,主動表示可以贊助。後來贊助之事不知為何不了了之,似乎映真先生這邊另有顧慮。)

陳映真視《人間》如子,從別的戰場被邀請過來的將軍們,面對別人的小孩,難免有不知如何管教之感。最後大家只好分手。畢竟,《人間》是陳映真實現理念的「不得不然」,卻不是其他將軍的「必然」。又拖磨一陣子,《人間》終於決定停刊。

我去做廣告,堂堂進入資本主義體系,心裡對映真先生實在充滿歉意。剛開始時自我安慰,想說是去敵營臥底,偷學武功,待功成圓滿,終究要帶著江湖不世密法和金元寶返家救父──當然這是少年戀夢,高估了自己的能耐,低估了《人間》問題的深度與複雜性,尤其完全不明白映真先生的意向。

1992年,我開始自由工作,春節時策畫播放開喜烏龍茶「新新人類在中國」系列廣告,非常轟動。播出時,特別打電話給陳映真請他打開電視,告訴他這是獻給他的作品(因為「在中國」)。他很高興。廣告後續效果驚人,開喜烏龍茶銷量竟然打敗可口可樂,我又打電話去報告,陳映真簡直樂不可支,開玩笑說:「終於挫敗了美帝!」

當下,我真覺得自己是個為父親扳回一城的乖女兒。

(本文與九月號《文訊》雜誌同步刊登)